新闻资讯NEWS

未来工程师战场,我们来了!——第十四届未来工程师大赛

更新时间: 2018-02-04 11:02:47  查看次数: 1439    
      未来工程师战场,我们来了!第十四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今天在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如约开战,来自全市1500多名中小学生及科技指导教师云集上大附中,青春的激情在寒冬中掀起创造的热潮。

宝山区教育局朱燕萍副局长致欢迎辞,欢迎未来工程师们来到上大附中一展才华,预祝本届大赛获得圆满成功。

本届大赛新增了“AI时代——为机器装上‘听觉’”项目,未来工程师们以自己优秀的表现迎接了新的挑战。在开幕式上,真如中学的姜毅辰、路思艺同学为观众们展示了智能语音共享球类系统,来自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秦婓然、杨仕初同学则介绍了一面互联网语音识别的智能镜子。同学们开阔的知识面和巧妙的设计引起了观众的掌声。

  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区校外教育机构和基层学校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本届大赛,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普陀区青少年中心等21家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陆晔为获奖单位颁奖。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金建敏在致辞中指出,本项赛事数十年来的成功举办,在发现、激励与化育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五年工程技术日新月异,大赛要秉持着“立德树人”的精神密切关注前沿科技,应对科技变化,实现理想发展。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金建敏、 上海科技馆基金管理处处长张斌盛、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陆晔、阿斯麦(上海)光刻有限公司中国区财务总监曹晔、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朱燕萍共同启动了本届大赛。14年来,未来工程师大赛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今天未来的工程师们和关心未来工程师成长的各方力量相聚在这里,一起分享、见证大赛的成长。  

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冲击,随潮流而动的校外科技教育自然责无旁贷,创新教育方式,更新教育理念,设计新的符合时代特色的校外教育活动,培养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本届大赛新增的“AI时代——为机器装上‘听觉’”项目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用AI语音功能来装备我们身边的设备,让它们按照我们的指令去完成任务,项目考验着同学们的AI技术、计算机编程、创意思维和结构设计能力。

同学们互相热烈地交流讨论着,这些年轻人对于拥抱新潮流充满了热情,通过编程控制语音模块,指挥自己设计的各种装置完成任务,他们很谦虚地说,也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还是很有趣。这辆智能车很听话,灵活地左右行动着,有的装置却完全装聋作哑,完全不听取主人的命令,赛场上充满了欢乐和热烈的气氛,创造的热情是抵御寒冬的最佳姿势。

云霞飞车是传统大项,用给定的材料设计两根轨道,让钢珠在自己设计的轨道上飞驰,并引发规定动作。充满个性和创意的设计,精密的制作要求全情投入,合作让伙伴更紧密,这项考验同学们力学、数学、结构设计和团队合作的项目历届都倍受青睐。  

F1赛车要求设计一辆沿着黑线行走的智能赛车,考验着选手的巡线算法、电子与数字控制原理、机械运动结构、单片机编程技术,这项充满着速度和激情的项目场面十分引人瞩目。因为考虑到赛车要在速度和稳定之间保持平衡,要经过反复的测试和思考,才能为赛车设置在各种情况下的最佳参数,选手们紧张地调试着自己的爱车,真正的战场,在电脑和头脑里。  

结构承重项目共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结构制作,然后是全结构和单片结构测试。参赛选手们两两搭档配合默契,以自己平时积累的结构力学与设计方面的知识搭建出符合跨度标准的衡量结构。跨度与承重是能够量化的,但是外形之美却是千姿百态的。有的简洁,是工业设计风,有的繁复,赋予了作品以艺术美。搭建的过程既是个性张扬的外化,也是团队意识的共生。在激动人心的结构测试中,人头攒动,围挤在一起的不仅仅是对成绩的期待,更是对自己作品得到肯定的热盼。

仿生机器人的设计非常考验参赛选手们的“仿生”创意和对机械运动、简单电路和齿轮变速传动等知识的掌握。参赛选手们最大限度利用KT板、铁丝、螺丝、电路板等简单材料上,尽情发挥,认真思考,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模拟生物的典型特征,结合给出的情境:水池、电缆绳等场景,制造出形态各异的游泳机器人、爬缆绳机器人

高尔夫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并非普及项目,但是参赛选手们对机械传动原理的却非常熟悉,他们在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外在形态、颜色搭配、器材大小的偏好,数名选手组成团队,制作出了两个机器人高尔夫,按照比赛要求完成规定动作。虽然不是真正的“果岭”,但是运动竞技精神是相通的。“我们不能直接击球,我们制造可以打球的平移击打机器!”.

3D技术从科技领域走向民间,更广泛地为大众提供便利服务,它将平面打印立体化。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的思维怎样走在技术的前面,让这个技术更具象地将创意转化为现实。参赛选手们除了提供成品,让专家评委评审外,还需要现场用计算机图形软件设计完成现场设计任务。这里的赛场静悄悄,这里的头脑风暴很热闹。以创意的名义,致敬科技。

“时钟”实在是日常生活中太习以为常的物件了,如何才能“不同凡响”?参赛选手们在原理、结构、造型和理念上充分发挥,让想象力飞了起来。慎思静默的参赛选手们,有的在画图纸、做设计;有的剪线路进行搭建,还有的在泡沫板上描摹刻画,仿佛那是一件艺术品。   

当看到这样一个仿佛原子结构的时钟时,她的两个小设计师非常热情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是一个由简单电路控制的时钟主体,外在设计很环保,由一个外接手臂控制她显示时间。这个外接手臂如此特别,是特意为残障人士设计的,当自己的手臂摸不到触发点时,这个手臂就能派上用场了。”虽然这件成品出现了一点故障,但是两位参赛选手依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他们希望更多人去分享他们的理念

这件作品来自文静的女生,复古的钟面,泛着白瓷釉质光泽的瓶身都让这件作品充满了艺术感。它的亮点在于定点时会有动作弹出,还在于这个花瓶是3D打印的作品。一件作品既有时间岁月沉淀的艺术之美,也融入了前沿科技的成果。参赛选手们的视野和能力在这里得到彰显。

大赛以任务驱动型的项目,引导学生学习技术、创造性地应用技术,并以竞技、展示、演讲等方式进行比赛。中国正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更多的创新人才去应战,也呼唤着未来工程师快快成长,在这里,他们勇敢地跨出了意义非凡的第一步,以智慧和行动,创新生活的每一天!




微信 : moxingyundongxiehui手机扫描添加到联系人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close